首页 朋友圈 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发布

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发布

来源:朋友圈生活 时间:2024年05月09日 08:37

本报北京5月8日电(记者白剑峰)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国家疾控局日前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旨在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提高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效率,实现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指南》首次明确了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的概念。学生群体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心理健康问题等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具有普遍的公共卫生影响因素,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可实现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同一个体同时患有2种及以上疾病或健康问题,各种疾病或健康问题之间可以互不相关,也可以相互影响。多病中病因相同或具有共同的风险因素时,可采取多病共防策略。如日间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缺乏、静态行为、睡眠节律紊乱、社会时差大、夜间接触光源刺激时间过长、营养失衡、亲子交流缺乏等往往是学生群体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共同风险因素,通过增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充足睡眠和早睡早起、规律生活、均衡营养、加强亲子交流等,可同时预防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达到多病共防的目标。

《指南》要求动态监测常见病多病。落实学生视力筛查和常见病监测工作,早期筛查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重点疾病,同时可以关注传染病和心理健康问题,评估多病共患情况,动态观察多病发展变化,早期发现多病倾向或趋势,建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机制。

《指南》提出构建三级防控体系,包括一级干预、二级干预和三级干预。一级干预主要侧重于推广简单易行、效果可靠的干预技术,同时改善学校环境和加强健康教育。二级干预注重早期发现高危群体,进行分级管理,并针对重点人群开展干预。三级干预针对已出现多病共患的学生,指导学生到专业机构确诊和治疗,并加强重点人群的干预力度。

《 人民日报 》( 2024年05月09日 15 版)

(责编:李慧博、孙娜)

本文分享自人民网科普频道,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科普中国客户端。

相关知识

技术升级,赋能结核病防治
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的通知
专家:手足口病高发期应做好预防
世界血友病日:儿童期是血友病治疗的黄金期
俄军方:美国正利用病毒制造新的大流行 或将生物技术用于进攻目的
传奇女星宣布取消所有演出!病情至今无好转,这种疾病极容易被误诊!
春季沙尘多发,如何做好健康防护?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在海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荣获多个奖项
防控“小眼镜” 社会在行动
诗中“病历”有几多

网址: 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发布 http://www.pyqsh.com/zhidaoview184.html

所属分类:发圈知识

推荐朋友圈